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市九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66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4-03-13 17:38 字体:[]

韦厚珍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非遗文化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建议》已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文旅融合发展工作的关心与支持,现就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六盘水目前正在努力实现从“中国煤都”到“中国凉都”“生态绿都”的华丽转身,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工作。近年来,在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关心、支持与帮助下,通过全市文旅工作者不懈努力,我市挖掘、整理、研究、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少数民族传统工艺保护传承成果工作得到有序推进,成绩斐然。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开展摸底普查,争取资金支持。组织各市(特区、区)文旅局认真开展摸底普查工作,初步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体系和数据库,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微机化管理。目前,全市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392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46项,市级122项,县级219项,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311人,其中国家级2人,省级31人,市级89人,县级189人。同时高度重视资金投入保护,积极开展资金争取工作,2022年全年,我市向上获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预算60.6万元,陆续用于补助特色非遗资源普查、特色文创产品开发、非遗传承人培训、项目传承保护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等。

(二)加强人员培训,提升利用水平。传承人群培训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是推动非遗当代实践,提高非遗保护传承水平的重要举措。我们按照分级管理原则每年对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保护培训并考核,2022年围绕盘州市盘县火腿传统手工技艺、水城区布依族服饰“五等装”传统手工技艺开展传承人群培训,共举办培训2期,参加培训50人;2023年将重点对六枝特区苗族、布依族服饰及盘州岩博小锅酒酿造工艺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利用水平。一是通过积极争取,我市部分非遗项目已纳入“回到乌蒙·回望起源”贵州省非遗主题旅游线路,盘州岩博村、水城猴儿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地纳入全市9条乡村旅游线路进行全面推广;二是指导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贵州夜郎风文化有限公司等文博单位立足文化特色和市场需求,不断推陈出新,开发文创产品200余件;三是推荐水城农民画、盘县火腿、岩博小酒等非遗产品参加全国第七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获得广泛欢迎。

(三)营造保护氛围,促进融合发展。非物质文化保护与利用绝非文旅部门独家之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我们及时启动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申报工作,经过反复斟酌和筛选,推荐杨辉、罗奇福、王富怀三名省级传承人省报第六批国家级传承人;推荐9名工艺美术传承人参加全省工艺美术大师评选,我市李群大师成功入选。印发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全市文博单位创意产业研究和产品设计开发的通知》,努力推动非物质文化成果转化,实现文旅融合发展。同时积极邀请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乡村大舞台 高手在民间》节目组赴我市开展水城农民画专题录制,并通过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举办《水城农民画版权作品展》专题展览等方式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非物遗产发展的社会氛围。2023年6月10日,在我国第七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六盘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将组织市文化馆、各市(特区、区)文旅局在野玉海景区举办六盘水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通过综合性非遗文艺演出和非遗产品展示,让观众了解六盘水非遗文化,感受六盘水民间文化魅力,携手景区融合发展。

二、下步工作方向

(一)加大资金投入,持续发展。积极谋划和做好非遗项目发展规划,整合资源,提炼精品,加大向上资金争取力度,努力保障非遗保护工作经费,提升影响力,持续发展。

(二)提升队伍建设,强化培训。一是深入与具有相关资质的设计单位、高等院校等开展交流合作,认真开展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提升少数民族传统艺人技艺、审美和创意设计能力;二是强化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建成六盘水市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鲜明、技艺技能较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较强的优秀传统艺人队伍,进一步提升非遗作品创作品质,为我市非遗文化传承发展提供支撑。

(三)开展设施建设,传习展示。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习所建设,强化水城农民画、特色民族文化产业基地的培育,进一步扩展少数民族传统工艺保护传承的空间。

(四)加强统筹协调,提升宣传。积极与上级部门、相关单位以及对口帮扶城市等协调对接,抢抓机遇,争取支持,在旅游景点、重点商圈、交通枢纽等地开辟六盘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矩阵,充分展示六盘水文化特色和底蕴;积极拓展非遗市场,努力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旅游商品,形成市场影响力,助力旅游经济发展。

韦厚珍代表,实现文化事业与旅游产业的有效、高度融合,以旅游高质量发展助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现阶段文旅领域的重要课题,恳请您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见建议,指导我们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联系人:宁海江;联系电话:0858-8225010)